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甲辰大吉 宏图大展 (2024-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三〇号) (2023-5-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 (2020-5-30) ·关于启用新邮箱的通知 (2013-5-22) ·河南宇萃律师事务所被授予“省级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 (2012-5-28) ·河南宇萃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献方、执行主任赵俊波被授予三门峡市2008--2011年十优律师、十佳律师! (2012-5-28) ·热烈祝贺河南宇萃律师事务所被河南省司法厅授予“省级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 (2010-3-31) ·热烈祝贺中国政策网在京开通! (2010-3-9) ·热烈祝贺河南宇萃律师事务所三门峡分所揭牌成立! (2009-12-24) ·热烈祝贺张华夏主编的中央党校校刊《理论前沿》国庆专号发行! (2009-10-16)   今日天气:
您现在的位置:宇萃律师在线 > 古今法苑 -> 内容  

宋代群盗杀人案中的首犯与从犯之争

  发布日期:2022-4-28  查看次数:21482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何谓“盗”?“盗”通常谓行窃、偷窃。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但从法律史的视野来看,唐宋时期的“盗”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刑法中的“盗”,其不仅指向盗窃他人财物,而且包括剥夺他人生命。北宋神宗时期,就曾发生过一起群盗杀人案,其中涉及的首犯与从犯之争,颇能说明古今刑法之流变。

  群盗杀人 孰首孰从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阳)有盗贼三人,盗魁是师父,另二人是徒弟。一日,三人抢劫一人家,邻里发现后持械驱散之。事后盗魁给徒弟下达指令,“自今劫人有救者,先杀之”,二人附和。另一日,三人抢劫一老妪,对其严刑拷打,以索要财物。老妪哀号,邻居不忍,前来劝说,反被徒弟二人刺死。事发后,河北西路相州法官陈安民拟判三名盗贼死罪,经河北西路提刑司核准,河北西路相州知州韩琦作出判决,“皆处三人死”。

  数年后,刑房堂后官周清听闻王安石立新法,谓“若刑房能驳审刑、大理、刑部断狱违法得当者,一事迁一官”,遂对相州群盗杀人案判决结果提出反对意见。周清认为,相州法官“皆处三人死”之判决违法,在本案中,盗魁造意,应为首犯,徒弟附和,应为从犯,且徒弟有自首情节,按律当减一等。经此驳议,事下大理。

  大理寺详断官窦苹(一说窦革)、周孝恭则认为,第二次抢劫时徒弟杀死好言相劝的邻人,是他们自己的决定,应认定为首犯,原判并无差池。

  关于相州群盗案的历史记载就此结束,但其中的法律与法理争议并未澄清,有必要在古今刑法流变的视野中展开分析。从表面上看,争议在于盗魁与徒弟究竟应否区分首从,进一步而言,需要追问唐宋律中的首犯、从犯与现代刑法理论中的主犯、从犯究竟有何异同。

  共同犯罪 古今有别

  《宋刑统·名例律》载:“共犯罪者,谓二人以上共犯,以先造意者为首,余并为从。”在相州群盗杀人案中,盗魁与徒弟共三人,符合“二人以上”。盗魁首先提出“自今劫人有救者,先杀之”,符合“先造意者为首”。故本案属于“共犯罪”无误,关键在于首从问题。

  考诸典籍,本案所涉“共犯罪”,其实是唐宋律前后相袭的共通规定。正如蔡墩铭先生所言,《唐律疏议·名例律》中“共犯罪”的规定与现代刑法理论中“任意共犯”的规定相似,《唐律疏议·卫禁律》以下各律中“共犯罪”的规定与现代刑法理论中“必要共犯”的规定相似。对于必要共犯,唐律通常规定所有参与人受同一处罚;对于任意共犯,唐律则规定不同参与人受不同处罚,所以有首从之分。

  在唐宋律中,关于“共犯罪”首从之认定,原则上“造意为首,余并为从”。但也有例外情形,在此特举两例。一是以身份的尊卑决定首从。如《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这说明,家族成员犯法,尊长负连带责任;如果是家人共犯,则唯尊长是问。二是以行为的重要性决定首从。如《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共盗者,并赃论。造意及从,行而不受分,即受分而不行,各依本首从法;若造意者不行,又不受分,即以行人专进止者为首,造意者为从”。这说明,如果“造意者”并无实行行为,且未参与分赃,则应以“造意者”为从犯,而不是一概将其认定为首犯。

  再回到“造意为首,余并为从”的原则性规定。“共犯罪”必有“造意者”,否则无法成立。“造意为首”意味着,只要“造意者”有实行行为或参与分赃,就应作为首犯负主要责任。相较而言,现代刑法理论认为,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才是主犯。所以唐宋律中的“造意者”,并非现代刑法理论所谓的主犯。

  至于从犯,唐宋律只规定“律减一等”,对其是否实施构成要件以外的行为不加考虑。但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只有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才可认定为从犯。所以,唐宋律中的从犯与现代刑法理论中的从犯也不是一个概念。

  引据法条 辨析法意

  尽管古今刑法共犯理论殊有差别,且周清的驳议动机似有不纯,但从历史记载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可以窥见引据法条、辨析法意的宋代司法技艺,进而透过该案认识宋代法官断案的精神底色。

  在唐宋律中,是否认定为首犯,主要视其是否“造意”。造意,即首倡某种主意。凭“造意”二字,可断定盗魁对抢劫杀人行为具有主观故意,但是无法得知盗魁之徒杀死邻人,究竟是“遵循命令”还是“另起犯意”。

  周清认为,对于只是“遵循命令”的徒弟,相州法官处刑过重。大理寺详断官则认为,仅用“造意为首”作为判断首犯与从犯的依据,可能会使主观恶性更大的徒弟获得相较盗魁更轻的刑罚。二者争论的焦点就在这里,但该案“造意”无论如何已是过去式,纠结于刑罚轻重无异于倒果为因,也无法互相说服。

  大理寺详断官遂切换角度,将论证重点从引据法条转向辨析法意。他们认为,盗魁固然交代过徒弟“自今劫人,有救者先杀之”,但这里的“救者”,显然是指第一次抢劫时那种持械驱赶的邻人,至于第二次抢劫时被杀死的邻人,只是“以好言劝之”,并未持械驱赶,并不在盗魁指令范围内。杀死这样的邻人,是徒弟自己的决定,所以不可将徒弟认定为从犯,而应依律处死。此番论证逻辑,颇有釜底抽薪之效。

  古训有云:“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第二次抢劫时挺身施救的邻人,虽然手无寸铁,却敢于劝说盗贼停止犯罪行为,可谓是“以德报怨”,有“仁者之勇”。而盗魁之徒杀害好心劝阻的邻人,显然是“以怨报德”,且“不仁已甚”。

  在德与怨,仁与不仁之间,大理寺详断官表达了鲜明的立场。进言之,他们这番论证与认定,系秉持法意而作出,是宋代法官在疑难案件中秉持法意灵活判案的典型。

  当遇到疑难案件,无法作出准确判断时,宋代法官往往运用智慧与道德,另寻角度,诉诸法意,虽不拘泥于法,却也不脱离于法。

  责己而严 责人以恕

  虽然另辟蹊径解决了首从问题,但大理寺详断官并没有回应周清提出的自首问题。周清援引熙宁年间的敕令“凡杀人虽已死,其为从者被执,虽经拷掠,若能先引服,皆从按问欲举律减一等”,认为盗魁的徒弟在狱中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应当“律减一等”。

  自首问题确乎是中国法律史上的典型问题。不同于当代刑法所主张的相对从宽主义立场,唐宋时期对于自首行为,更多采取绝对从宽主义立场(十恶重罪除外)。

  自首应当“律减一等”所表达的,不仅是鼓励自首、减少犯罪的立法目的,更有儒家“仁爱”思想蕴藏其中。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是故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郑玄注曰:“一人而已,喻少也。人非圣贤,大抵有所慕以为善,有所畏而不敢为恶。故君子责己而严,道必自尽;责人以恕,法顺民情。”对于真心悔改的罪犯,宋代法官往往会选择“责人以恕”。但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非常注重高尚品格的培养,以使自身成为普通民众的榜样。在他们看来,“责己而严”和“责人以恕”是“法顺民情”的基本要求。

  就案精神底色而推论,大理寺详断官对自首问题存而不论的做法,不可遽然认为是苛责罪犯过甚。或许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理由相信此二人并非真心悔改,毕竟“以怨报德”刺杀见义勇为的邻人,足以说明此二人“不仁已甚”。

  虽然,基于现代刑法理论,我们可以对相州群盗杀人案作出更加公正客观的判决,也能够更加圆融地解决大理寺详断官与刑房堂后官之间的争论。但宋代法官在审理该案时引据法条、辨析法意的较真态度,以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官准则,值得我们思考。大理寺详断官惩罚了背弃基本道德的行为,赞扬了救他人于危急的精神,无疑可贵可敬。即便是动机似有不纯的周清,也高举着“责己而严,责人以恕”的古训。

  双方看似观点有差异,但也有基本共识:即便是强盗之类的坏人,对他们的制裁也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不可以“舍法以论罪”。这说明,宋代士大夫司法官能够做到在尊重律法的同时方中有圆、心怀正义的同时不偏不倚。

  (陈景良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教授 王若尧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撰稿)

责任编辑:群言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宇萃律师在线”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图文 更多
   
不认女儿不抚养 广州中院判宋祖
副主任陈永革
被诬杀人坐牢3年男子林超忠 获
劳动合同法会使员工变成懒汉和刁
点击·排行 更多
1. 不认女儿不抚养 广州中院判宋祖德赔1
2. 小心涉外仲裁协议的陷阱
3. 卢氏古今谈
4.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5. 人生“情趣”
6. 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制度问题答记者
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
8. 副主任陈永革
9. 司法部出台意见进一步加强律师职业道德
10. 《物权法》司法解释(一)
最新·发布 更多
1. 我家的智能门锁是否侵犯邻居隐私权
2. 全职妈妈诉讼离婚 家务补偿可获支持
3. 养宠乱象危害公共安全 依法治案例
4. 签署的贷款合同存在空白 效力如何认定
5. “醉骑”撞“违停”受伤致残责任划分
6. 中介收租金后跑路 房东应否退还租金
7. 反击滋事者致其受伤 是否承担民事责任
8. 偷录他人微信聊天记录的证据,法院能采
9. 擅将厨房改为厕所 违规装修应当复原
10. 微信红包并非转账 认定赠与无需返还
投票调查  

Copyright © 2009 ycls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河南宇萃律师事务所 电话:0398-7875000 7880008 E-mail:yclszx@tom.com
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9016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