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通河县大街上“合法”运营的私家车。(来源:法制日报)
走近通河出租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通河县城从事客运的有以下4类车:小公共汽车,共2个线路12辆车;正规出租车258辆;机动三轮车1000辆左右;再有就是254辆这样的小排量车。
一位刘姓哈飞“路宝”车主告诉记者,他是今年买的小排量车,他家里爱人无业,孩子上学,靠他跑出租的收入维持生活,每月能挣一千多元钱。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买车不可能为别的,就是要用它挣钱,如果不让我们跑出租,那就麻烦了,但是罚5000元,也挺多的。”刘师傅说。
据机动三轮车和小排量车车主介绍,目前通河县的正规出租车主要跑长途,即县内乡镇村屯或到外市县。县城跑出租主要是三轮车和小排量车。这一说法在采访部分居民时也得到了证实。他们说,打车很少打挂牌子的正规出租车,因为觉得这些车就是跑长途的。不过,有出租车司机认为,小排量车的出现影响了他们的生意。一位郭姓师傅说:“这些车没有手续,根本就不该让他们跑出租。”
“养鱼执法”风波透视县域出租车管理窘境
通河县交通局局长吴哈宁说,媒体对这一事件报道后,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哈尔滨市道路运输管理处以及通河县交通局等部门对此事展开了调查。运管站在办理临时营运手续的过程中,没有执行临时营运手续不得超过3个月的规定,致使出租车临时手续超时限审批。同时,对车主政策法规宣传解释不到位,没有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进展及时讲到位,让一些车主认识产生了偏差。目前,这种方式的临时营运证已经停办。
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曾派员赴通河展开调查,记者在采访局长梁旭和副局长李潘时,他们也不认同“养鱼执法”的提法。他们认为,通河办临时手续,是为将来办正式营运证作个铺垫,而且罚款是正规的财政票据,全部上缴县财政,不是罚完自己用了。如果没有下一步的想法和做法,以后继续再罚,可以认为是“养鱼执法”。
通河县副县长杜永新说,“养鱼执法”风波透视县域出租车管理方面的窘境。按有关规定,公司化运营的车辆才能上合法手续,因此,尽快成立出租车公司是当务之急。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一部出租车行业法规。由于想申办出租车公司的人较多,最初,县里打算参照哈尔滨市出租车管理办法,通过竞价方式拍卖经营权,并到外地市县城考察,可后来又从省有关部门获悉,没有实施经营权有偿出让的,不准新出台经营权有偿出让政策,组建小排量出租车公司随之陷入困境。
杜永新说,县里已制定了小排量出租车管理意见。根据有关规定,正计划通过服务质量招标的方式,组建3家出租车公司,先期投入市场的车辆控制在300台,视市场情况适度增加。但出租车服务质量招标该如何开展,仍是空白。一旦操作不好,会造成不公平、不公正。因此,迫切需要科学权威的出租汽车行业法规出台,指导基层规范县域出租车市场。
责任编辑:群言